夏天大太陽,紫外線爆棚,室外溫度直逼40度、室內冷氣直吹,高溫以及劇烈的溫差讓很多敏感性肌膚的人苦不堪言,常常這邊癢、那邊癢,出現紅疹或其他過敏反應。
連下了幾天的雨,以為溫度降下來,應該過敏也會緩解,結果並沒有?!
揪竟為什麼下雨天還是容易過敏?
這次不是溫度的問題
而是 #溼度
當陰雨天時,空氣溼度高,瀰漫的濕氣、霉氣會釋放出成千上萬極其微小的孢子,而同時濕潤的環境也讓塵蟎更加活躍。這些都是導致皮膚或支氣管過敏的主因。
傾盆大雨還好,綿綿細雨時,孢子、灰塵、花粉⋯更容易懸浮空氣中,成為過敏原。若皮膚本來就比較敏感、或表皮有些破損的人,過敏反應就很容易發生。
艾爾莎保養小建議
首先,應該注意室內溫度及溼度的控制,室內溫度保持25~27度C,溼度40~50%。
尤其住在臺北的人,除濕機完全必備(跟空氣清淨機不一樣唷)
不在家時也要保持空氣流通,避免花草或雜物堆積,避免灰塵堆積、黴菌孳生。
日常飲食建議以低GI的食物為主,降低身體的慢性發炎,當然多喝好水、適度的運動、正常的作息、愉快的心情...等
這些雖然是老生常談,但卻是讓身體抵抗力提升的關鍵。
在臉部的保養上,敏感肌不能總是打安全牌,覺得『用了沒事就好』
在過敏當下,『簡單用』沒錯,就像如果得了腸胃炎,當下只能吃白土司或白粥。
但等腸胃炎好了,就該逐步恢復均衡的飲食。
長期來說若只攝取白土司、白粥,反而無法讓身體獲得足夠的營養素而變得虛弱。
因此如何選用適合自己肌膚,並且確實能夠『提升肌膚健康度』是關鍵。
當然,就算做了很多,也並非就完全不會過敏(人生就是這麼難)
就算你控制了所有的生活作息飲食、也努力做好保養,依然無法控制大自然、無法控制空氣品質、無法控制老闆的心情...
但若能將皮膚抵抗力提升,過敏的頻率會逐漸下降,過敏反應的時間也會縮短。
祝大家都能找到跟自己的肌膚和平共處之道。